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?抗病毒药物该如何使用?老年人如何做好健康监测?专家回应【科学防疫小贴士】(65)******
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
01
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?
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,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,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,即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严重症状。
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,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,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。根据人体内的免疫抗体,再感染的间隔时间越短,症状通常越轻,间隔时间长了,症状就偏重。因此,这轮疫情过后,大家仍要注意做好健康防护。
02
抗病毒药物该如何使用?
高龄老人,尤其是有基础病、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,属于高风险人群,面对疫情要早发现早干预。一些口服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,可以在发病或感染得到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,一般在5天内使用。
这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其他不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,也会有一些副作用,因此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此外,研究显示,这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,对重症患者的效果也不明显。
03
老年人如何做好健康监测?
呼吸的频率是很重要的指标。如果呼吸特别快,每分钟超过30次,并有气短,需及时到医院就医。建议有老年人、基础病人群的家庭备指氧仪,若指数低于93则表现为重症,若出现低于95或94的情况,也需进行早期吸氧。
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平卧静息状态下的氧饱和度正常,但在活动时氧饱和度会明显降低。因此,建议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在静息时、活动后均进行血氧测量,若下降明显则说明存在重症风险,应及时到医院治疗。
居家时,若血氧饱和度降低,有条件的可以在家进行吸氧。由于新冠重症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,都是从低氧血症开始的。所以为什么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相对脆弱?是因为其对低氧的耐受性差,低氧会诱发一系列基础病的加重,导致重症甚至死亡。因此,早期干预解决低氧的问题,是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建议居家的老年人有指氧仪的随时测,能吸氧尽可能吸氧。
来源:新华社、央视网
线上线下优化服务促消费 燃旺寒冬“烟火气”******
央视网消息:这段时间,江西赣州迎来了冬季旅游的热潮,当地通过线上促销、线下优化服务等举措促进消费,燃旺寒冬“烟火气”。
在赣州大余丫山旅游度假区的农商街,很多人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启现场直播,以“边游边解说”的方式带着线上观众体验住宿环境。网络直播间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来销售民宿套餐和景区门票,推动线下消费。
在江西赣州全南县,举办的“寻年味·赏非遗”客家美食节,吸引众多慕名而来的市民和游客品尝独特的客家小吃。美食节活动现场,游客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美食烹饪过程,享受味觉和视觉的双重盛宴,还能与家人、朋友分享品尝美食的幸福时光。
据统计,为促进冬季文旅商贸消费,赣州市自12月9日起开始发放冬季文旅电子消费券,截至目前,共发放三轮消费券,达到900万元,核销率超过81%,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复苏回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