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夏2022年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突破800项******
中新网银川1月30日电 (记者 李佩珊)记者30日从宁夏科技厅获悉,2022年,宁夏科技成果登记数量首次突破800项,达到802项,较上年增加174项,同比增长27.7%。
经统计分析,宁夏科技成果中,应用技术类成果仍然占主导,达到628项、占78.3%,同比增长7.9%,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步伐加快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成果大幅增加,达到542项、占67.6%,同比增长26.0%,科技项目完成质量和成果产出水平明显提升。同时,宁夏各企业完成的科技成果有389项、占48.5%,涉及授权专利有703项、占授权专利总量的58.8%,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。目前,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宁夏科技创新的生力军,从登记科技成果涉及的人员年龄看,45岁以下的完成人员共4965人、占比达到65.58%,中青年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团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。
近年来,宁夏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汇交与应用,先后两次修订了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,优化升级了科技成果登记系统,实现了科技成果登记线上申请、线上审核、登记证书电子化办理,极大地方便了科技人员办理科技成果登记业务。
据统计,宁夏科技成果年登记数量已由2018年的229项增长到2022年的802项,年均增长37%以上。(完)
【科普中国繁星追梦】科技工作者的价值,王淦昌用一生践行****** 1 王遵明是王淦昌的小女儿 在她看来 父亲王淦昌除了比较忙 与别人的父亲并没有什么不同 父亲出差开会时 就会寄回几张明信片 文字很简单—— 都是“你们注意身体、好好学习” “记得帮妈妈做家务”这样的嘱咐
解放后 因国家需要 王淦昌投身两弹研制工作 父亲在家绝不提自己的工作 经常全身是灰 风尘仆仆地回家 穿着破旧衣裳 就像工人一样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时 他突然提出想出去逛逛 一家人去了趟香山 看看风景和当时的眼镜湖 那时的王淦昌才难得的放松下来 3 “两弹”研制成功后 王淦昌仍继续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 作为最早在我国介绍核电站的科学家之一 王淦昌以极大的热忱推动我国核电的建设 为我国核电事业迈出艰难的第一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消除大家对核电的恐惧心理 72岁的王淦昌以一个科学家的远见卓识 主动去中南海讲课 组织展览,发表文章,宣传发展核电的必要性 王淦昌说 “我们能自行设计、制造原子弹, 为什么就不能自行设计、建造核电站? 现代化是不能从国外买来的。” 4 1978年 71岁的他调回北京 任核工业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所长 可4年后 他就辞去了职务 只在所里领导一个小组 继续从事激光核聚变研究 理由是:要做科学家 不做科学官 别人可以担任的工作 我何必一直担任下去呢 但是有一项工作我是不会辞掉的 就是科研 谈起科技工作者的价值 王淦昌说, 就是要为国家作出贡献 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而且必须做出来! 这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价值观
谨以此片纪念王淦昌院士诞辰115周年 出品人 杨 谷 总监制 宋乐永 侯林 总策划 战钊 宋雅娟 本期编导 金赫 制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特别鸣谢 中国核学会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中国科学技术馆 光明网 |